1.提升社會地位:在古代社會,商人的地位比較低,屬於社會底層。在壹個財富與權力並存的社會,擁有豐厚財產的商人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後代再次經歷這種尷尬的局面。因此,通過科舉鼓勵後代進入官場,進而提升整個家族的社會地位,是他們的重要動機。
2.家族生意的打理:商人發財後,自然希望自己的家庭長久繁榮。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如果壹個家族有壹個官員作為後盾,那麽這個家族的生意就會得到更多的照顧和優待,從而使家族產業發展得更好。
3.為官觀念的提升:儒家的為官觀念對當時社會影響深遠。在古代,做官被視為壹種高尚的職業,是實現個人價值、追求榮譽的重要途徑。所以商人也不例外,他們也希望通過做官來達到光宗耀祖、彰顯門楣的目的。
4.政治介入和利益保護:商人可以通過做官來介入政治,從而保護自己的利益。在古代社會,商業活動往往受到政治權力的影響和幹涉。商人可以通過與官員的接觸和交流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和資源,同時也可以避免政治風險對商業活動的影響。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商人致富後想做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提升社會地位、打理家族生意、提升仕途觀念、參政議政、保護利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