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很早就有了佩帶假發的習慣,起初為上層社會女性的飾物,加於原有的頭發上,令其更濃密,並能做出較為復雜的發髻。春秋時假發盛行,到了漢朝依據《周禮》制定了發型與發飾。三國時期婦女也常用假髻;北齊以後,假髻之形式向奇異化的方向發展,直到元朝時漢族婦女開始使用壹種叫鬏髻的假髻。清朝出現的鬏髻樣式依然很多,但中華民國成立後,發型轉趨簡便,少用假發、假髻。日本傳統發型也經常加上假發梳式。假發在日本有悠久的歷史,據說日本的原始歌舞中,人們就已經用草與花卉的梗和蔓作頭上的裝飾。朝鮮半島在高麗王朝開始盛行戴假髻,忠烈王下令高麗全國穿蒙古服、留蒙古發髻(編發)。後來朝鮮太祖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李氏朝鮮),采“男降女不降”政策,男性恢復漢制,女性則“蒙漢並行”,後來發展成“加髢”樣式。至純祖時有婦女因加髢過重折斷頸項至死,宮中才撤銷已婚王族婦女及女官必須佩戴加髢的規定。
古代假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早在埃及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700 ~前2200年)第三至第六代王朝,無論男女,用人發或在其中摻雜羊毛制成的假發套在頭上
上一篇:雞尾酒通常的溫度是多少?下一篇: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在海外流行的由來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