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中國古代象征性的禮儀“下跪”始於何時?

中國古代象征性的禮儀“下跪”始於何時?

跪求始於漢代之前。

漢代以前,我國沒有正式的長凳和椅子。人們在吃飯、討論、看書時,只是在地上鋪壹張用蘆葦和竹條做成的席子,即人坐在席子上,所以稱之為席地而坐。

如果客人被邀請坐在主位,額外增加壹個墊子以示尊重。即使是朝廷的最高統治者也是席地而坐,但他坐的東西比普通人好。

比如周朝每次舉行盛大的朝覲,國王所坐的座位上都配有繡有黑白斧的屏風。屏風前南鋪草席壹張,上有五顏六色的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置玉,供王倚之。

所以古代所謂的坐姿和我們現代的“坐”是完全不同的。坐著的時候要雙膝著地,然後臀部坐在腳後跟上,腳朝後。

古代人的坐,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的跪。在接待客人時,每當妳坐著向客人致謝時,為了表示尊敬,往往會把上半身挺直,也就是把自己拉起來,這樣坐著就變成了跪著,然後再俯下,這樣就逐漸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儀式。

擴展數據: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發布公告改革舊習俗,保護民權,其中壹條就是廢除鞠躬。

南京臨時政府明確規定,從民國元年起,廢除跪拜制度。當時在廢除跪拜制度的細節操作上是很有技巧的。只規定官員之間、官員與公眾之間不允許低頭,私人場合不允許幹擾公眾。

不久,民國北京政府宣布,民國壹般禮儀是男子脫帽,行大禮鞠躬,行常規禮鞠躬,只脫帽。女禮大致如此,但不脫帽,專打躬作揖。

百度百科-鞠躬儀式

  • 上一篇:閻誌畢業於哪所大學?
  • 下一篇:中秋節為什麽又叫“半月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