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陋的防護設備。商周時期,人們將原來的全皮釘改為部分可活動的皮釘,即根據身體部位的不同,將皮革剪成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皮片,將兩層或多層皮片拼在壹起,在表面塗漆,制成堅固、美觀、耐用的甲片,然後在甲片上打孔,用繩索編織成甲片。皮甲在車戰中可以配合盾牌,可以有效防禦青銅武器。在使用皮甲的同時,盔甲上也使用了壹些青銅鑄件,但並不常見。戰國後期,鋒利的鋼制武器逐漸用於實戰,促使防護裝備發生變化,鐵甲開始出現。最早的鐵甲出土於河北易縣燕下渡遺址。但直到漢代,鐵甲才逐漸取代了皮甲。西漢的鐵甲經歷了壹個由粗到細的發展過程,從用較大的條形甲片(也稱甲紮)編織的鎧甲,到用較小的甲片編織的鱗甲。從只保護胸部和背部的形式,發展為保護肩部的“肩部”和保護腰部和臀部的“立邊”。隨著鋼鐵加工技術的提高,鎧甲的精細度和硬度越來越高,種類也越來越多樣。保護身體的部位逐漸放大,功能也越來越齊全。到了三國誌的時候,已經出現了壹些新型的盔甲。在曹植的《始皇帝賞賜大臣的鎧甲表》中,有五種鎧甲,分別是黑甲、亮甲、雙甲、環鎖甲、馬甲。南北朝時期,隨著重甲騎兵的發展,這兩種騎兵裝備的鎧甲極為流行。北魏以後,亮甲日益流行,逐漸成為最主要的盔甲類型,直到隋唐時期。到了北宋初年,盔甲發展得更加完善,形成了壹定的體系。火器的出現讓有效抵禦冷兵器的古代盔甲開始衰落。直到20世紀初,清朝編制了裝備現代槍炮的“新軍”,古代盔甲的使用才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