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起源於大約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新石器時代,人們發明了燒陶器的技術,農耕文化相對固定。關中地區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舊關臺文化時期就有比較發達的陶器,少數布施在口部用寬絲帶裝飾,這就是彩陶的萌芽。
在公元前5000年Xi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許多精美的彩陶,這表明在半坡時期,人們已經能夠熟練地控制窯溫,繪畫藝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彩陶的造型基本都是日常用品,如壺、瓶、罐、甕、壺、壺等。,而且在外形上也很難看出有什麽其他特殊用途。在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合理埋葬兩個骨灰盒兒童的例子。骨灰盒上開了壹個小洞,表達了原始人對再生的渴望。
彩陶的歷史
中國彩陶的起源長期以來壹直有爭議。大地灣發現的直徑為51cm的魚紋盆,是我國發現的最大的魚紋盆。與上層的仰韶文化完全不同。陶片質地酥脆,色澤不均。幾乎沒有大塊的陶片,墓中的隨葬品大多已經破碎。發掘者形象地稱這些陶片為“面點”,可見當時制陶技術較為原始。
這樣發現的裝置形狀很特別,底部有壹個小小的三腳支架,或有底,或圓腳,基本沒有平底裝置。更奇怪的是,在碗狀器皿的口緣內外發現了暗紅色的條紋。上述特征無疑表明,他們不是通常所說的仰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