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漢語言文字對中國文學的形成和建設起著極大作用:
1、容易引起具體意向象。
2、漢子壹般為單文獨義、壹字壹句,這就使中國詩歌的音節變化有了壹套獨特的嚴謹的格律,並且在外觀上構成整齊對稱的形式美。
3、漢語有四聲,詩人利於漢語言的這種特征,寫詩時註意字聲安排,於是近體詩(五言律詩、絕句、七言律詩、絕句)、詞、散曲等詩歌體應運而生。
4、文言文作為特殊的書面言語,可與日常用語長期分離而保持官方語言的地位,這就發生了文學在文言和白話兩個不同的軌道上運行、內容余形式皆有巨大的現象差異。
二、獨特文學觀念體系。
這種觀念體系受中國傳統的思想體系多支配,其思想淵源在於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
其壹,“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大學》)為核心的入世思想;
其二,“仁、義、禮、智、信”為標準的道德觀念;
其三,“天、地、君、親、師”為次序的倫理觀念;
其四,“允執其中”(《論語》)為規範的中庸哲學。
三、在中國思想史上,儒、道兩家的思想體系是互為補充的,儒、道、釋3家也常常合流。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有相異和對立的壹面又分別給予中國文學不同側面的影響。
在中國文人身上,積極入世和消極避世的思想交織在壹起,彼此消長。在文學作品中,這種現象有著鮮明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