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結構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主要結構類型和重要特征。自古以來,當有“巢”和“洞”兩種原始生活形式時,就產生了木結構的原始雛形。文獻中對古代“築木為巢”的描述,無疑是對木結構雛形狀態的描述。就窯洞而言,袋狀垂直窯洞的洞口也必須采用由樹枝和植被的枝條組成的支撐結構和覆蓋結構。於是,演變成了各種建在地面上的建築,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木結構體系。
考古發掘證實,早在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社會,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就已經發現了大量的氏族聚落建築。從近幾年發掘的陜西Xi安半坡村遺址和浙江余姚縣河姆渡遺址可以看出,當時的木結構建築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和水平。河姆渡遺址發現的木構件證明中國的先民很早以前就掌握了完善的榫卯連接技術,這也說明木結構在此之前經歷了漫長的使用和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