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是統稱,可以細分很多,如龍燈、宮燈、花燈、紗燈、花籃燈、龍鳳燈、棱角燈、樹地燈、禮花燈、蘑菇燈等,形狀有圓形、正方形、圓柱形、多角形等。
中國的燈籠象征著團圓喜慶,後來經過時代的變遷,燈籠就成了美好事物的象征,紅色的打燈籠,不管是大年三十,還是正月十五,還是各種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都會在自己家大門懸掛上大紅燈籠。
擴展資料:
燈籠的由來
關於打燈籠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流傳較廣的壹個說法是: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始於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壹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
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人們紮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征“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