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拜月、賞月、祭月、賞月的習俗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後來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也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喝的酒就叫團圓酒。
吃餅叫團圓餅,互送月餅,做到了人際和諧。團圓是歷代中國人的美好期待,今天強調的和諧其實是新的歷史時期團圓的表現。
中秋團圓的本質體現的是親情。現在因為家庭結構多為三口之家,家庭親情要從家庭延伸到社區,社區裏的人通過情感交流也能玩得開心。
總之,中秋節的文化內涵現在已經發展成為表達幸福、和諧、富足、安康的美好願望,成為團結、圓和慶祝豐收的象征,而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內涵。
中秋節:
中秋節,又叫月亮節,月光生日,月亮節,秋天節,中秋節,月亮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壹,日期是農歷八月十五。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初,盛行於宋以後。中秋節是秋季季節習俗的綜合,其中包含的節日習俗大多有著古老的淵源。
中秋節是壹個豐富多彩的珍貴文化遺產,滿月是人們團聚的標誌,是思念家鄉和親人的寄托,希望豐收和幸福。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持續了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