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梅花格外艷麗,雨紅的杏子盛開,魯林驚雷,春分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清明節的風箏被打破,谷雨與嫩茶和翡翠相連。
長夏桑果似櫻桃,小滿養蠶耕田,庭前芒長玉苗,夏日至日稻花香似白練,夏風催早豆熟,池畔夏賞紅蓮。
立秋蟬催人眠,夏日葵花笑,白露歸雁。秋分時節,桂花滿園香,寒露菜田綠,初霜蘆葦滿天飄。
立冬報喜獻三福,小雪鵝毛滿天飛,大雪寒梅迎著風沖,至日瑞雪,小寒思鄉,大寒歲末團圓。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歷史上,中國主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農業活動中心大多集中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是在這壹地區氣候和物候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早在東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有了“太陽會南到”、“太陽會北到”的觀念。隨後,人們根據日月在月初和月中的運行位置、天氣、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將壹年分為24等份。並給每個相等的部分起了壹個專有名詞,就是二十四節氣。
到戰國末期,有八個節氣,如立春、春分、長夏、夏季至日、立秋、春分、立冬和冬季至日,這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標出季節的變化,明確劃分壹年的四季。到了秦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已經完全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