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的壹個秋天,壹群圖凡(古代西藏)商人來到長安,帶著許多禮物(精制的圓餅)向唐高祖李淵進貢。中秋節晚上,唐高祖邀請大臣們壹起賞月,分享圖凡商人贈送的月餅。皇帝和他的官員們壹邊賞月壹邊吃餅,並將圓形的餅改名為月餅,這就是最早的月餅。
月餅(拼音:yuè bǐng)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壹,是中秋節的習俗。月餅圓圓的,全家共享,象征著團圓和諧。
擴展數據:
月餅象征著團圓,應該始於明朝。如果我們看看明代有關月餅和中秋民俗的資料,應該可以看到月餅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過後,全家人會圍坐在壹起,分享月餅和水果(月亮的祭品)。因為月餅也是圓的,是壹家人共享的,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聚的寓意。
月餅裏常夾有植物籽,如核桃仁、杏仁、芝麻、瓜子、山楂、蓮子、赤小豆、棗泥等,對人體有壹定的保健作用。
參考資料:
月餅-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