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中國最古老、最著名的節日,賞月是中秋節的壹個重要習俗。很多詩人的代表作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明、清的宮廷和民間賞月活動規模更大。賞月也指在8月15日中秋節觀看滿月。民間中秋活動始於魏晉,盛於唐宋。
2.祭月
我國古代就有“秋暮暮月”的習俗。晚上的月亮是為了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之夜,都要舉行迎寒祭月的活動。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除了與漢族的中秋節相似外,還有壹系列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活動,如壯族的中秋節,所以又叫“中秋節”。
3、中秋彩燈
在湖廣壹帶,有在塔上堆瓦燃燈的習俗,而在江南壹帶,則有做燈籠的習俗。在現代中秋節,燒燈籠的習俗更為盛行。廣東的燈籠最多,家家戶戶在中秋節前十天將燈籠綁在竹簽上。制作水果、鳥獸、魚蟲和‘慶中秋’字樣,並在糊紙上塗上各種顏色。
中秋夜燈的內燃蠟燭用繩子綁在竹竿上,高大的樹放在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做成字形或各種形狀,掛在房屋高處。中秋節燒燈籠的規模僅次於元宵節。
4.吃月餅
吃月餅,中秋節的飲食習慣。“月餅”最早見於南宋吳的《梁璐夢》。帶餡的圓餅餌是農歷新年中秋節的時令食品。至今,山東省葉縣、威縣仍有這種月餅。取團圓之意。鹹豐九年《金鄉縣誌》:“中秋:做月餅,買西瓜,贈親友”。
5.觀察潮汐
在古代,浙江中秋節除了賞月,觀潮是另壹項中秋節活動。中秋節觀潮的習俗由來已久,在漢代梅成的《七毛賦》中有詳細的描述。漢代以後,中秋觀潮更加流行。朱廷桓的《明補武林往事》和子木的《孟良錄》中也有觀潮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