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中西修辭學有哪些區別和聯系?

中西修辭學有哪些區別和聯系?

1,記憶是不同的:在早期西方修辭學傳統中,記憶曾被重視。它在修辭的五個組成部分中排名第四:創造、安排、風格、記憶和交流。西塞羅認為,壹個演說家必須具備這五種能力。他將記憶定義為保留在大腦中的事件、詞語和安排。根據西塞羅的理論,記憶有兩種類型:自然的和人工的。自然記憶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中,與思想同時產生。

人工記憶是由訓練系統形成的。(卡普蘭,1989)西塞羅認為,天生的記憶力必須通過訓練來強化,從而變得非凡。

2.修辭手法不同:中國人通常缺乏西方人的口才和辯論觀念,因為他們的修辭史上沒有演講傳統。然而,修辭絕不僅限於口頭形式。例如,詩歌是某些詞類的特殊模式或形式。無論是充滿夢想的敘事詩,還是充滿激情的悲情詩,詩歌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演講的目的或目的,有時是即興創作或既定目的”(坎貝爾,1992)。

然而,西方修辭學的發展環境鼓勵直接、對抗和有爭議的交流;然而,必要時可以使用類比和其他間接方法。

聯系:從中西修辭學傳統的起源和發展的比較中可以看出,兩者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實用價值。

從哲學上講,中國對記憶的重視是中國文化反對個人主義造成的。儒家認為個人要服從集體,道家認為集體要服從自然,佛教則否認自我存在。

中國的“極左”拒絕和譴責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所以中國人能做的就是通過背誦來心理上適應別人,使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方式符合社會規範和政治標準,這與西方修辭學所提倡的創造性和個性是背道而馳的。

百度百科-修辭學

  • 上一篇:中央空調和風管機的區別有哪些
  • 下一篇:為什麽張雲雷經常被批評,而嶽雲鵬很少?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