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壹般是從外部強加於研究對象的壹些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物理因素:溫度、紫外線、手術方式(某些手術方式與預後的關系)等。化學因素:藥效、毒物、營養素等。;研究對象本身的特點:性別、年齡、心理、遺傳、不良行為等。
2.研究對象
在設計臨床研究時,要充分考慮研究對象的可靠性和代表性。研究對象的可靠性是指每個選定的研究對象確實是要研究的疾病的患者。研究對象的代表性是指所選研究對象的癥狀、體征和具體預後因素能夠反映疾病的真實情況。
3.研究效果
在臨床研究中,觀察指標的選擇直接影響著研究因素對研究對象的作用效果,因此在臨床研究設計中應註意指標的選擇。
臨床科研設計的基本原則:
1,隨機原則
隨機化的核心是機會均等。隨機化是醫學研究中壹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在醫學研究中,隨機化包括兩個方面:隨機抽樣和隨機分組。通過隨機選取研究對象,可以獲得具有代表性的樣本。
2.控制原理
只有通過比較才能識別。在醫學研究中,除了有研究因子或治療因子的暴露組或實驗組外,還設立對照組。對照組是除不接受實驗組幹預措施外,其他非研究因素分布與實驗組完全壹致的研究對象。
3.盲法原理
在科研設計中,研究對象和研究者的主觀因素往往會影響研究信息的真實性,產生信息偏差。從設計到結果分析的任何壹個環節都可能產生這種偏差。比如在臨床試驗的設計中,患者的心理因素和醫務工作者的主觀判斷都可能幹擾試驗結果,產生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