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戰爭和壓迫。自古以來,經濟繁榮的前提是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永嘉之亂以來,由於五亂,大量漢人南遷,也嚴重破壞了北方的生產力,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壹次經濟重心南移。安史之亂,漢人不堪忍受少數民族的折磨,無法逃脫。中國人口地理區劃的中心第壹次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經濟重心南移。靖康之災後,北方占領區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貴族的壓迫,大批皇親國戚、官員和市民湧向南方,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三次經濟重心南移。
第二,環境和建設。南方自然條件優越,水土保持良好,北方人口不斷南遷,帶來了新的水利工程。
農業生產技術使長江流域逐漸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特別是長江中下遊地區,有著熟悉蘇州和湖泊的良好聲譽,生動地體現了太湖流域生產在全國的重要地位。此外,棉紡織技術的提高,造船技術的進步,商品經濟的發展,海外貿易的繁榮,都是北方無法企及的。
第三,賽道和政策。相對於傳統的農耕經濟,南方探索出了比北方更多的經濟模式,比如茶葉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產品,手工業比北方發達。近代以來,南方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有很多經濟特區,是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因為有政策的支持,交通自然更發達,形成良性循環。在經濟重心長期南移的影響下,南方人被培養出了很強的商業頭腦,南北商人的性格也有很大差距。比如溫州人可以做生意環遊世界,廣東人天天穿拖鞋低調發財,而北方官場意識很強,還愛吹牛考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