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九州就是中華大地的代名詞。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所以用“方圓”多少來形容地域之大。“九州方圓”,指的就是中國。
“九州”這個詞,最早見於《尚書.禹貢》,相傳大禹治水,將天下分為九州,也就是九塊地方。這裏記載的九州是冀州、雍州、揚州、豫州、兗州、梁州、徐州、青州、荊州。九州之中,只有豫州在中央,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壹帶,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區;其他八州,都處於邊境,要麽連接大海。
九州的面積,有大有小,主要是根據人口劃分,黃河流域人口稠密地區,面積就小壹些,南方荒僻之地,面積就大壹些。
到了夏商周時期,九州作為地域使用,泛指某壹片地區;春秋戰國時期的意思也大概如此。秦朝大壹統,實行郡縣制,郡以上就是中央。壹直到東漢時期,才將“州”作為行政區劃。
東漢時期,天下十三州,類似於現在的省,州下設郡(國),郡(國)下設縣,但是在州的管理上,也經歷過幾次反復,州的長官,在“刺史”與“牧”之間不斷反復。
具體來說,“牧”是二千石的大官,與中央三公平級,負責管理治下的郡縣,既管理官員、又管理百姓;“刺史”是個檢察官,品秩只有六百石,只負責考核官員的品德、廉潔、勤政,不管理百姓,最初連治所都沒有,完成任務就回中央匯報工作。
但是“州”的概念太深入人心,以至於宋朝年間,全國地名基本都是用“州”命名。壹直到現在,全國以“州”為名的地方還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