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為什麽茅草亭子在倪瓚的畫中屢見不鮮?

為什麽茅草亭子在倪瓚的畫中屢見不鮮?

壹幅畫中,河的兩岸各有緩坡相對,近景的緩坡上有樹叢,樹下有壹茅亭,這就是倪瓚的“專利”圖式— 壹河兩岸。

如上海博物館收藏的《空齋風雨圖》,畫上有兩株枯枝古樹,空亭寂寂,遠山沈靜,意境荒寒蕭疏。有趣的是,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容膝齋圖》中竟也能找到這麽壹座空無人跡的小草亭。空亭已然成為倪瓚作品的重要“構件”之壹。

如果說瓊樓玉宇代表帝王建築,那麽亭臺樓閣則代表文人建築。

倪瓚的人生經歷跌宕起伏,從前半生的家境富裕到後半生的獨自漂泊,心裏的落差難以言表。於是他寄情山水,將其物化為空亭,使長期以來積壓的情感得以釋放。在他的山水畫裏能看見時間,看見對人情歲月的傷逝情懷,因為亭子的空、虛能吸納諸多的煩惱憂愁。

因此,他對現實世界懷有的惶恐心情在此化作理想的寄托,成為美好夙願的回歸。可以說亭子的出現使得文人士大夫內心的山林情懷全方位地與大自然融於壹體,使精神得以慰藉。此外,空亭還是壹個抽象的“家”的概念,是壹個夢幻般的聖地。倪瓚筆下的空亭充滿溫情,寥寥幾筆,幻化出了壹個理想的精神家園,成為他心聲的代言。

倪瓚畫中的茅草空亭,絕非僅僅是審美層面的構想,而是他虛擬的心中世界,是他放空自己、洗凈身心的絕佳去處,進而演變成為精神對世俗的逃離、心靈對現實的隱遁。

總結:

倪瓚出身極富之家,最擅長山水和墨竹, 連家裏的如廁之地都是用檀香木蓋起的樓閣,下面鋪鵝毛;庭院裏的梧桐樹都給洗死了;他的畫,構圖簡拔留白,明秀清冷,孤絕出塵,盡顯天地悠然之境地,不沾惹壹絲俗媚。

  • 上一篇:為什麽中國人重視春節?
  • 下一篇:鄉土生活場景下學科育人方式變革——以語文學科為例 錢麗娟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