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象征著威勇和吉祥,在中國傳統的習俗中,認為舞獅有驅魔的效果,希望用舞獅來鎮壓,表示自己的威武。舞獅是屬於很傳統的壹種民間表演藝術,表演者在鑼鼓的襯托之下,然後裝扮成獅子的模樣,之後再去做出各種不同的獅子動作。
舞獅活動也廣泛流傳於海外華人社區,有華人之處,必有舞獅,這成為了揚民族之威、立中國之魂的重要儀式,以及海外同胞認祖歸宗的文化橋梁,其文化價值和影響十分深遠。
舞獅的歷史
遠古起源說:舞獅源於“驅儺”。在遠古時代,古人發明了“儺”。“驅儺”逐漸演變為現代的舞獅。儺獅舞除了在村寨中表演之外,更多是進入百姓人家,在驅除疫鬼的同時,又增加了送福、祈福任務。
史書中,《漢書禮樂誌》中提到“象人”,據三國時的解釋,就是扮演“魚、蝦、獅”的藝人。到了唐朝,舞獅是大型宮廷舞蹈表演的壹種。
當時的“太平樂”亦稱為“五方獅子舞”出於天竺與獅子國等國。白居易的詩中描述獅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可見當時的舞獅跟我們所見的已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