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有以下五種字體: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1、篆書。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
2、隸書,亦稱漢隸。
是漢字中常見的壹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
3、?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
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楷書有楷模的意思,張懷瓘《書斷》中已先談到過。
4、行書。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壹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5、草書。
草書是漢字的壹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亂中覺得優美。《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