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壹,也是陽歷四月五日前後,春末春末之交最重要的祭祖掃墓的節日。
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帶著食物、酒、水果、紙錢等物品到墓地,給親人的墳墓獻上食物,然後將紙錢焚燒,為墳墓培植新土,折幾根綠樹枝插在墳前,然後磕頭拜拜,最後吃喝完畢,回家。
擴展數據:
在浙江,清明俗稱祭掃清明,或“祭墳”祭拜太公。各地的風俗不同。有的地方清明祭掃墳墓,有的地方清明必須掃墓。壹般來說,當地人祭拜太公早幾天,先祭拜太公,再祭拜祖先。祭掃清明節時,要先給祖墳“添土”或“加土”,即用簸箕取土,加到祖墳頂上。
祭品擺好,先點上蠟燭,再點上香,按人數分發香,高級祭司祈禱,然後大家壹起跪拜。祭祀結束後,孩子們可以共享清明節。最後收拾好祭品走人。所有的墳墓都被參觀過了,所有的祭品都是以同樣的程序進行的。
清明節的習俗在江蘇省各地都不壹樣。臺州人在清明節舉行劃船比賽,稱為“撐舟”。鎮江人用七片柳葉泡茶,據說可以明目。武進縣方茂山以清明為龍母化身的日子,村民們爭相祈福。
徐州人在清明節掃墓,清明節也叫“陵”(陵的讀音是“林”,指陵地)。清明節將至,徐州人會舉家祭祖,最遲不超過清明節當天。
清明節上墳,除了列酒、擺菜、燒香、做紙祭祖,還要給祖墳添土。徐州的清明節,不僅吃蒸菜、青團子,還插柳、上墳祭祖、藏骨、掃“金銀灰”、踏青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