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戲中的五禽是虎、鹿、熊、猿、鳥。
五禽戲是通過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引導人體動作,以達到健身目的的壹種運動。“禽”在古代泛指動物;“戲”是指歌舞雜技之類的活動。五禽戲,又稱“五禽操”、相傳是由東漢華佗所創。五禽戲而且簡便易學,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之壹。
虎戲,需要手腳著地,身體向前縱後退三次,然後引腰、擡頭、做虎行走的動作,前進七步、後退七步,氣勢威武雄壯。鹿戲,需要雙腳著地,回頭盼顧兩次,左腳往右伸,右腳往左伸。熊戲,需要仰臥,雙手抱住膝蓋擡頭,身體向左向右各七次,蹲起,雙手左右按住地面。猿戲,雙手攀住物體並懸空。鳥戲,單腳著地,雙臂張開。
五禽戲的創作者
五禽戲是中國傳統導引養生的壹個重要功法,其創編者華佗(約145—208),出生在東漢末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其壹生著述頗豐,但均亡佚。今傳《中藏經》、《華佗神醫秘傳》等皆托名之作。華佗弟子中著名者有吳普、樊阿、李當之等人。其中,吳普著有《吳普本草》,李當之著有《李當之藥錄》,而樊阿則擅長針灸及養生,據傳他活到100多歲。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江蘇師範大學為五禽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五禽戲發展至今,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有不同。在華佗故裏,安徽亳州現在主要是董文煥和劉時榮所傳的五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