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剪紙,在剪紙中所占的比重較大。以表現農村中的日常風俗、戲曲人物、民間傳說為主。在表現日常風俗的題材裏全是農村中喜聞樂見的人和事。戲曲人物的題材則大多反映英雄人物和歷史故事的主題。但各地的戲曲題材,在表現手法上是不大相同的。如河北戲曲題材作品,以陰線為主,多半通過單個人物來表現,動勢較大,多是正面像刻劃,具有雕塑感。陜西的則有簡單的道具,壹般通過組合人物表現壹定的情節,人物形象近似於皮影,以陽刻為主,正側面刻劃為多。山西戲曲人物剪紙,在剪刻手法上與陜西相似,沒有邊框和背景,只有簡單道具。浙江則註重刻劃人物的性格,在畫面上以陰刻表現人物,陽刻表現背景,虛實配置得當,有規整的外框,強調畫面的完整性。民間傳說的題材在農村中很受歡迎,壹般都是家喻戶曉的內容,在表現形式上多與當地戲曲窗花相同。人物剪紙在造型上有著獨自的特點,它是和使用的工具及條件限制密切相關的。如人物的眼、眉、鼻及頭發等,都是為了便於刻剪,采用了變形、誇張。臉部中的眼睛總是老大的,側面的臉往往壹只眼睛占了半張臉。嘴有時是不處理的,加以概括省略掉。手、腳也只是很簡單的幾刀。人體的比例,壹般稍矮壹點,充分表現了勞動者的氣質,形成了特有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