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意識形態往往對個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分析傅山書法風格形成的原因時,要綜合考慮社會思潮和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和作用。自漢代以來,儒家思想長期占據社會的主流地位。雖然朝代的更替在壹定程度上改變了壹些內涵和形式,但儒學的核心直到南宋末年仍未改變,朱成理學成為意識形態領域的領軍人物,倡導“三綱五常”的倫理觀念,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但是,僵化的倫理道德和內在修養淡化了實用價值,削弱了對個體自由的追求,導致教條主義盛行。相繼的明清兩代進壹步強化了朱成理學的絕對地位,使個人思想更加僵化,引起了壹批思想家的強烈不滿,並由此掀起了壹股以反封建、反傳統、反理性束縛為特征的思想解放潮流。李贄等人對朱成理學僵化的批判,為當時的書法藝術界提供了創造性的理論依據,尤其促進了傅山思想的轉變。傅山的書法藝術風格轉向“拙”,是對當下弊端的批判,是對反傳統、反理性束縛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