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之道是人類社會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思維方式與文化個性的重要表征。在中國文化中,人是“萬物之靈”,而人...這種以“做人”為處世前提與基礎的處世觀念,體現了濃厚的尚德特征
如何處世,就是說該說的話,不說不該說的話。在下時不被人欺,在上時不把人欺;在下時不被人看不起,在上時要看得起人。
日常交往中,有些人直來直去,有棱有角,從而不太討人喜歡。他們往往性太直,情太真,血太熱,氣太傲。他們往往處世認真,不留余地;做事投入,過於突出;活力四射,難免張揚;才華過人,忘記平衡。他們堅持是我的錯,我就承認,決不東推西擋;是妳的錯,就是妳的錯,想賴也賴不掉。這種形態的人,便是內方外方的人。表裏如壹、秉公立世,是對這些人的美麗評價。“不為五鬥米折腰”,是這類人創下的可歌典故。忠心耿耿的屈原、剛直無私的包拯,是這類人物的典型代表。如果社會上缺乏這種人,那是不堪設想的,因為他們是空氣的去汙劑,醜行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