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藝術)是人類創造和享受的,在群體中流行的文化現象,具有社會性、傳承性、民族性、地域性和變異性等特征。中國是壹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大國,民俗文化極其豐富多彩。比如很多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的圖騰信仰,都可以在考古遺跡和古籍中找到。生殖崇拜、搶婚習俗等民俗。但民俗研究被視為壹門學科。它是19世紀在歐洲逐漸形成的。楊承誌在他為我編的《民俗學的起源、發展與動態》《中國民俗學論文選》壹書中說:“在盎格魯撒克遜家族中,英美稱為“TOLK10RE”(民俗學);在法、比、意、西、葡等拉丁語系國家,稱為“tradlion POPU-萊爾”(民間傳統);在日耳曼的德國和奧地利,它被稱為“VOLKSKUNDE”(人的研究),在斯堪的納維亞,挪威和瑞典。丹麥也分別被稱為“folkemme”、“folkmine”、“folkemide”。FOLKIORE”是英國的w . j . Thompson於1846年將撒克遜語中的“folk”(民間習俗)和“LOre '”(知識)結合而成,後來被各國學者接受並使用。1913年,周作人作為“民俗學”從日本引進,特別是在1922年他為《北大歌謠周刊》第壹期所作的序言中使用後,“民俗學”壹詞逐漸在中國傳播開來。
上一篇:什麽叫大靈轉世的人下一篇:石家莊到保定白洋澱怎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