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是廣東最大的地方戲。流行於廣東、廣西粵語區、香港、澳門及廣東籍華僑聚居的地方。源於戲曲曲調,萌芽於清道光初年八音班樂師。同治前期,盲女藝人“師娘”繼承並發展成熟。後來從彈唱發展到有樂隊伴奏。樂器主要有高虎、揚琴、琵琶、秦越和嗩吶。
粵劇是用廣州話演唱的壹種民間藝術,流行於廣東、廣西,粵劇《獨自看夜》。
香港、澳門等廣州話地區,並向東南亞、北美等廣東華僑華人集中聚居的地區擴散[1]。粵劇以香港、澳門和廣東省為主,流行區域極其廣泛。粵劇在粵語方言區和世界各地廣東華僑聚居區演唱。2010 5月18日,中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新入選項目)名單。廣東省廣州市申報的“粵劇”入選曲藝項目類別,序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