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雜劇融合了詩歌、歌唱、對話、音樂、舞蹈等多種表演形式,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角色配合,標誌著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
雜劇是元代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後來人們把雜劇和元曲並稱為元曲,成為可以和“唐詩宋詞”並列代表壹個時代的文學形式。
其內容主要是揭露社會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主要代表作家有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等。主要代表作品有《竇娥的委屈》、《漢宮秋》、《離魂》、《吳彤雨》等。
擴展數據:
元雜劇的歌詞和唱腔也有自己的特點:元雜劇的核心是歌詞。同壹出戲的每壹折,都是由壹套宮調的歌組成的,而且必須押韻到底。
如果像我們上面說的壹出戲打四折,也就是說壹定有四種不同的宮調。我們現在學音樂,曲子會有調和調之類的,雜劇裏的宮調也類似於此。比如它有正殿,黃歷宮等等。
元雜劇通常限定每個劇本只能由鄭丹或鄭丹這兩類人物中的壹個來演。鄭丹唱的書是丹丹唱的書,鄭丹最後唱的書叫做最後壹本書。
元雜劇中也有白斌。雜劇以唱為主,以說白為賓,所以說白就是說白。白斌實際上是雜劇中的人物所說的,有時是口語。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