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閩南童謠和江南童謠,以下哪個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閩南童謠和江南童謠,以下哪個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閩南童謠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童謠是指由兒童演唱的沒有樂譜的歌曲,是民間文學藝術的傑出代表,閩南語童謠是用閩南語創作和演唱的兒童歌謠,是幫助兒童學習語言、了解社會和生活的重要手段之壹。2008年6月7日,閩南童謠經中國人民和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閩南童謠繼承了我國傳統的“富弼行”的藝術手法,利用閩南方言語音的豐富性和押韻的多樣性所帶來的音樂美和節奏美,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來表現事物,以提高內容的藝術效果,增強藝術感染力和魅力。

如《木虱嫁翁》采用擬人修辭;《壹棵草露出壹點點》采用借代修辭;《欒川三鬥火》采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壽蘭歌》采用排比修辭手法;《人插花》采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哭神》采用重復的修辭手法等等。

閩南童謠的體裁分類

1、搖籃曲:主要由母親或其他親屬唱給嬰幼兒聽的短童謠,用於催眠、教字、認物,如“女兒大壹寸”:搖、困、困,女兒大壹寸;搖吧,珍惜吧,女兒大壹尺。

2.遊戲歌曲:用壹定的遊戲動作背誦的兒童童謠,如“壹個炒米粉”:壹個炒米粉,兩個炒韭菜,三個嗆滾,四個炒米粉,五個將軍,六個孫子。七會擦佛,八會嫁人。九個九歲的奴隸,十個十歲的奴隸。

3.數數歌:以適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形象描述,巧妙地訓練兒童記憶數字和數數的童謠。比如“123”:1223,穿新襯衫,456,愛看書,789,吼,還有十,開合。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童謠(閩南童謠)

  • 上一篇:什麽行業的生意越來越難做?
  • 下一篇:會計系統設計的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