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動畫。
動畫的發明早於電影,其產生於19世紀。第壹個動畫裝置是由壹個英國人在1820年發明的。它是利用壹根繩子系在壹個兩側都有畫面的圓盤兩端,當圓盤繞繩子中心軸旋轉時,可看到兩個畫面融合在壹起的動態效果。真正產生動畫的裝置是由壹條狹縫和壹個轉盤組成的。在轉盤上有壹個個小畫面,每個畫面就是壹幀。當圓盤以較快速度轉動時,從狹縫中可看到完整動作的效果。而電影動畫誕生於1902年。這壹階段的動畫稱為傳統動畫。
(2)計算機動畫。
計算機動畫是指利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產生的動畫。計算機動畫主要分為兩大類: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
二維動畫是基於二維平面的動畫,也稱為計算機輔助動畫。其基本制作過程是:將手工繪制的畫面逐幀輸入計算機,由計算機完成描線上色,然後再由計算機控制完成動畫的記錄工作。二維動畫的優點是:給出關鍵幀及幀間插值規律,可借助計算機進行中間畫的計算;上色容易,便於修改。但不足之處是計算機只能起輔助作用,而替代不了富於創造性的初始畫面的生成。
三維動畫是基於三維空間的動畫,也稱計算機生成動畫。其基本制作過程是:首先創建動畫的角色和景物的三維數據,生成事物造型,再將這些造型賦予材質和貼圖,並通過插值計算使角色在三維空間產生運動;然後在場景中設置虛擬燈光和攝像機並進行渲染;最後通過合成序列生成壹個完整的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