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
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大門類分別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
傳統醫藥是國務院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醫藥類的統稱,以中醫藥為主,它包含中醫藥文化、民族醫藥、針灸、正骨療法、特色療法、中藥制劑、中藥炮制、對生命和疾病的認知等類別。
中醫藥是反映中華民族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和獨特理論及技術方法的醫藥學體系。中醫藥既是中國傳統治病救人的醫藥學思想和技術,又是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集中體現,其思想觀念和實踐方法都蘊含著深刻的中國哲學智慧。
中醫藥歷史脈絡:
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逐漸發現壹些動、植、礦物可以解除病痛、延年益壽,於是開始有目的地尋找防治疾病、增進健康的藥物和方法,所謂“神農嘗百草”,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夏、商時期,酒和湯液的發明,為提高用藥效果提供了幫助。進入西周時期,開始有了具體的食醫、疾醫、瘍醫、獸醫的分工。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被後世尊為神醫的扁鵲總結前人經驗,提出“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礎。
秦漢時期,在中醫歷史上猶如泰山北鬥的典籍——《黃帝內經》問世,標誌著中醫從單純的臨床經驗積累發展到了系統理論總結階段,形成了嚴謹完備的中醫藥理論體系框架。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