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傳統美德和恥辱

傳統美德和恥辱

壹、禮義廉恥是春秋時期齊國管仲說的,忠孝是宋代洪邁說的。

二、分析:

1,忠孝,中華傳統美德,四德:忠、孝、節、義。忠孝是中國社會的基本道德價值觀。孔子在《孝經》中說,“孝者為天之主,地之義也,人之本也”,“孝者為德之本”,“孝者為忠”。曾子:“大師之道是忠誠和寬恕”。劉義之《中國文化史》第十三章忠孝之興:忠孝興於夏,及“夏忠義,恢復孝”。字典釋義:泛指封建統治者提倡的道德標準。出自:徐明·林忠《封神演義》第二十回:“人知道有忠、孝、義,卻不知道作惡。”

2、禮義廉恥,中國成語。古人認為,禮要決定尊嚴,義要作為行動的準則,誠要正直,恥要有恥感。指社會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出自管子牧民:“國有四維,壹維絕對是斜的,二維絕對是危的,三維絕對是重疊的,四維絕對是毀的.....什麽是四維?壹、禮,二、義,三、誠,四、恥,禮不療,義不進,誠不掩惡,恥不廢。所以,不超越節日,就安全了。自己不上進,人民就沒有招數。不掩惡,必自為之。不廢之,惡事不生。”

  • 上一篇:傳統企業該如何跟上互聯網時代的步伐?
  • 下一篇:妳認為理想的家庭教育是怎樣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