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評價功能失調:過度註重甄別和選拔,忽視評價學生發展的本質功能。如:考試作為壹種評價手段,目的是檢測教學進程,促進師生發展,由於過度註重甄別選拔的傳統評價,顛倒了評價與教學的關系,把考試異化成目的。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圍著分數轉,背離了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教育宗旨。②、評價內容片面:註重書面知識,忽視綜合素質,註重結果,忽視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傳統評價關註的是作為客體的知識,而不是學生主體本身,知識的掌握成為衡量教學的唯壹尺度。傳統教學評價的重心,過分關註學習活動的結果,忽視評價者的進步狀況與努力程度。知識本位使教學評價誤入歧途,導致高分低能,呆讀死記。③、評價方式單壹:重量化分數,輕質性評價。傳統教學把考試當作唯壹的評價手段,教師的教育質量也主要以學生的成績為依據。教師和學生最重視的是書面考試和成績量化,而忽視了書面考試以外的面試、聽力、口頭表達測試,實際活動測試等多種質性評價方法。④、評價對象地位被動,評價雙方關系緊張對立。教學評價未能看到教學活動是雙主體活動,割裂了教與學的完整統壹性。對學生的評價,民主很少,忽視評價主體的多元、多向的價值,尤其忽視學生的自評、互評和家長參與評價的價值。
上一篇:傳統生產的時代變遷下一篇:什麽樣的設施布局適合運營相關物流的分析和布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