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築,佛教對中國文化產生過很大影響和作用,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燦爛輝煌的佛教文化遺產。許多佛教建築已成為我國各地風景輪廓線突出的標誌。吸收了鍵陀羅和印度的特點而發展成為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造像藝術,是我國偉大的文化遺產。
2、文學,佛教還為中國文化帶來了新的意境、新的文體、新的命意遣詞方法。數千卷由梵文翻譯過來的經典本身就是偉大富麗的文學作品。《法華》、《維摩》、《百喻》諸經鼓舞了晉唐小說的創作,般若和禪宗思想影響了王維、白居易、蘇軾的詩歌。
3、繪畫和音樂,佛經中的動人故事常常成為藝術家們繪畫的題材,曹不興、顧愷之、張僧既、展子虔、閻立本、吳道子等歷代名畫家皆以擅長佛畫而傳世。至於音樂方面,公元3世紀,中國已有梵唄的流行。唐代音樂又吸收了天竺樂、龜茲樂、安國樂等來自佛教國家的音樂。
4、語言和文字,,在中國歷史上,佛教和文化關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學就不懂中國文化。例如對玄奘這個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翻譯家、旅行家、語言家和佛學大師,中國漢語的大量用語,如世界、如實、實際、平等、現行、剎那、清規戒律、相對、絕對、覺悟、意識、忽然等等都來自佛教語匯。
5、哲學,佛教哲學蘊藏著極深的智慧,佛學和中國古典哲學的交互影響,推動了哲學提出新的命題和新的方法。佛學對宇宙人生的洞察,對人類理性的反省,對概念的分析,有著深刻獨到的見解。
在人生觀上,佛教強調主體的自覺,並把壹己的解脫與拯救人類聯系起來。它以獨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給予中國傳統社會民眾精神生活以新的啟發。
百度百科-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