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傳入中國後,小乘的思想與道家、儒家思想非常壹致。所以佛教的小乘教逐漸被道家和儒家所取代,以至於到了宋代以後,沒有小乘,只有大乘。這符合佛教順從、隨緣的思想。比如寺廟道場的建立,也是伴隨著中華文化壹起建立的。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沒有寺廟。寺廟是皇帝經營的機構,所以建築風格和宮殿差不多。現在寺廟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意義,變成了旅遊景點。
佛教可以因和諧而弘揚,又不失本質。道教和儒教取代了小乘,思想相通,讓人以為佛教來源於道教。事實上,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的文化已經融入了佛教。例如,中國語言中70%以上的詞匯來自佛教。比如課本,作業,堅持,再比如上個世紀的流行語:知識越多越XX,佛法不能貪於佛法。再比如,命運是由自己掌控的,都是出自佛經,但很多意思都變了。
佛教的做人原則是孝順父母,侍奉老師,修十善。這些事情做的圓滿了,來世才能重新做人。這和道家書《安世全》是壹致的。儒家也提到了這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