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儒家內在主張民主與科學的融合。儒家創始人孔子提出的“時學不如說學”本身就主張學習,宋代朱的“師事”也為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鋪平了道路。無論中西文化如何,只有學習才能進步和發展。同時,儒家思想也涵蓋了“以民為本”的思想,在壹定程度上引導人民走向民主之路。
第二,受儒家傳統文化影響的中國,有足夠的能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儒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各國廣泛傳播,隨後經歷了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科技革命。事實證明,中國的傳統文化儒家思想沒有必要被拋棄,甚至在現代化建設中也承載著自己的力量。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中國完全有能力實現現代化。
再次,儒家的治國思想——“興國安邦”和“長治久安”,對中國現代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精神世界必須與其快速發展的經濟相匹配,以滿足當前社會對精神文明的迫切要求。儒家思想正好符合這壹點。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給人歸屬感,符合當前社會經濟水平,推動精神文明向物質文明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