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聖外王”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聖”在這裏是壹種自覺履行道德規範的人格典範,也是壹種個體自我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而“內聖”則是指這種道德人格典範和道德修養境界的修煉。
所謂“外王”則是壹種政治人格,指在內在道德人格的基礎上,把聖人的王道理想在社會生活和國家政治中體現出來,實現治國平天下的聖王理想。
外王必須要有權力,但光有權力也無法成為外王,外王還必須有事功。王的事功包括奪取權力和鞏固權力。固然,大部分王朝都是利用武力來奪取政權,即使是被稱為聖賢之世的堯舜禹三代也是這樣。然而,儒家往往把這種用武力奪取權力稱為“霸道”,並且將其排斥在外王事功之外,而推崇那些所謂“以德服人”的“王道”,盡管這些“王道”者同樣也必須用武力來奪取權力。
通過上述對“內聖”和“外王”內涵的分別闡述,我們可以得知:作為中國傳統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內聖”所追求的是壹種至高的道德境界,但這只是基礎,內聖還必須把自己的道德向天下推行,即通過“外王”的事功來顯現內聖。如果“內聖”不落實在“外王”的事功方面,那麽儒學的道德人格就會失去它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