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站在天人高度統壹的立場上,提出“人可以傳道,不可以傳道。”
孟子將孔子的仁愛思想擴展到人類以外的自然,構建了以“關心人,關心人,愛護物”為核心的生態倫理思想體系。他指出“君子之於物,愛人而為善,為民而為善而親。”親親善待人民,善待人民,熱愛事物。"
孟子認為,只要推己及人,就能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動態平衡與和諧生活。
荀子提出了“知天人之別”的思想,認為天有自己的運動規律,是人之外的自然世界,人與天各司其職,和諧相處。
張載在孔孟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人與物和諧”,指出萬物是我的好朋友,人民是我的兄弟姐妹,人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
儒家思想
儒家是指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孔子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學,在總結、概括和繼承夏商周尊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完整的思想體系。
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因史記而寫春秋,上至殷公,終喪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所以殷,三代之幸。”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這是他自己的思想精髓。儒家基本分為“內聖”和“外王”,即個人修養和政治主張(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