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的和諧存在,主要表現為人與自然不可分割、融為壹體,人是順應自然、回應自然而生活的。大自然不是人類的敵人,不是人類征服的對象,而是人類的親人和朋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熱愛自然就是關愛人類,保護自然就是保護自己的家園。儒家自然觀與中華文明的起源和農業自然經濟模式密切相關。從某種意義上說,儒家自然觀是中國農業文明生活方式的思想文化反映。
以孔子為創始人的儒家思想繼承和發展了春秋以來的人文精神,但也初步確立了萬物壹體的自然觀。據《論語》記載,孔子“釣而無綱,而不射於宿”。為了生活需要,孔子也捕魚打獵,但他不用漁網捕魚,有把魚或大或小都釣上來的嫌疑。孔子打獵,但不射回巢或宿宿的鳥,因為回巢的鳥可能下蛋或養育幼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