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元宵節吃湯圓,湯圓起源於何時

元宵節吃湯圓,湯圓起源於何時

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大約形成於宋代。據記載,唐朝時,元宵節吃“面繭”“圓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現了“乳糖圓子”,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寫的《元宵煮浮圓子》詩,裏面有“星燦烏雲裏,珠浮濁水中”的詩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多了。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壹個較長的過程,據壹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壹”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史記·樂書》:“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壹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

湯圓,別稱“元宵”“湯團”“浮元子”,是中國傳統小吃的代表之壹,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狀食品。壹般有餡料,煮熟帶湯食用。同時也是元宵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歷史十分悠久。

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壹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湯圓煮在鍋裏又浮又沈,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湯圓。

  • 上一篇:對元宵節的感受
  • 下一篇:未來十年中國會有哪些職業消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