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我國壹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這壹天古代稱為“上元”,其夜則稱“元夜”、“元夕”或“元宵”。我國古代的歷法和月相有密切的關系,每月十五日必逢滿月,叫做“望”。
滿月象征著團圓美滿,在正月十五人們迎來了壹年之中第壹個月滿之夜,這壹天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據記載,早在西漢初期,宮廷中就有了正月十五祭祀太乙神(天帝),祈求福佑的禮儀活動。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
元宵節燈會的流行地區
元宵節(九曲黃河燈俗)主要分布於中國北方,在各種陣型結構中,以“中九型”陣型具有代表性。九曲黃河燈俗廣泛分布於山西、河北、陜西、內蒙古、甘肅、北京、遼寧等十余個省市區。
除九曲黃河、黃河九曲的略稱外,各地民間有串黃河、跑黃河、轉黃河、轉九曲、遊九曲、九曲會、燈遊會、燈油會、跐地燈、走地燈、走彎彎、擺地燈等多種俗稱。
陜北多稱“鬧老教”,內蒙古多稱“九曲聖會”“九曲燈會”,晉南多稱“走地燈”,另有卍字燈陣(河北滿城、甘肅永昌、安徽壽縣),花燈迷魂陣(安徽利辛)亦屬九曲黃河燈俗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