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先秦音樂的主要美學思想

先秦音樂的主要美學思想

中國先秦音樂作品和音樂美學思想的典範是《禮記》之壹的《樂記》。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音樂美學著作。它總結了先秦時期音樂美學的成就,具有較為完整的體系,在中國和世界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內容包括:①音樂的本質和特征;②音樂、倫理與政治的關系;③音樂的美感;④音樂的社會教育功能。關於音樂的起源:認為音樂是外界事物引起人的思想感情變化的結果,人的思想感情與音樂作品是壹致的。從音樂與政治、倫理的關系來看,音樂是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樂記認為音樂與人類社會倫理有著獨特的關系,音樂反映政治,有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在音樂的社會教育功能方面,樂記也認為音樂作為人們思想感情的語言,不僅反映了壹個國家的政治狀況,而且認為音樂可以對社會風氣、人民道德乃至國家政治產生強大的影響,即所謂“移風易俗,不擅音樂”的觀點。認為要充分發揮其音樂的教育功能,就要強調其政治道德水準等等。樂記也肯定了音樂的娛樂功能。此外,墨家提出“非樂”、“兼愛”之說,主張不要有樂;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以其“道法自然”為基礎,提出了壹種清淡虛無的音樂美學觀——“大音、樂音”,具有樸素的辯證因素。《呂氏春秋》中的古樂、聲之始、大樂、喪樂,不僅記載了音樂的歷史,而且對壹些音樂進行了評論,闡述了音樂的歷史。特別是他的《古樂小品》中對古樂的描繪,對我們了解原始社會的音樂有壹定的參考價值。東樂、西樂、南樂、北樂、正威之聲、桑梓之聲等四個方向的民樂。它是中國的第壹部音樂史,也是世界上較早的歷史文獻,具有重要價值。
  • 上一篇:傳統釣法單鉤好還是雙鉤好
  • 下一篇:農產品農產品的最終交易場所是哪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