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前夕,鄰居們發現留守老人李奶奶去世了。李奶奶的六個孩子和七個孫子從全國各地回來了(三個還沒有回來)。在清明節那天,他們埋葬了李奶奶的風景。現在,只有李奶奶生前住過的那棟破舊的石頭房子靜靜地佇立在風雨中。
留守老人李奶奶孤獨終老,6個兒女7個孫子從全國各地回來(其中3個沒有回來),把風景埋在李奶奶,匆匆離去。“孝為先”和“孝”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名片。我們應該從文化上和情感上保護孝道。
“風光葬”不如生前孝順,“風光葬”不能代替生前孝順。
父母養育之恩,值得銘記壹生!還記得那個公益廣告嗎?“小時候,我媽領著我。我媽小時候,我領著我媽。”多麽感人!然而,隨著傳統意識的逐漸淡化,那份珍貴的孝心似乎像墨水滴落在白紙上壹樣被沖淡了。
“孝順”成了可有可無又不願接的電話,成了作業打來的蒼白無趣的問候,成了捧著骨灰盒流下的幾滴冰冷的眼淚。當今社會,“孝”岌岌可危,已經沒落。應該如何守護?
“孝”字的結構是上有“老”,下有“子”,意思是凡事都要先考慮父母和老人。小時候唱的《聖紫晶》裏的每壹句話都是真理。據電視報道,徐小燕就是這樣做的。“爸爸在工地上摔斷了腿。以前他用腿支撐著我,現在我用手支撐著他。”
幾句平淡樸實的話,道出了女兒深深的孝心。徐小燕本可以選擇用別人捐的錢去上她心儀已久的學校,但為了臥床不起的父親,她毅然放棄了。手裏汗流浹背的人民幣,換來的是給爸爸補充營養的母雞。“爸爸吃的開心,有營養就好。”這就是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