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又有夏歷、陰歷、舊歷、華歷、中歷等稱。
農歷,中國傳統歷法。它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壹次月相朔望變化為壹個月;並把壹個太陽回歸年劃分為24段,形成二十四節氣。通過參考太陽回歸年,設置閏月使其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農歷融合陰歷與陽歷形成為壹種陰陽合歷歷法。
月份別稱
農歷的第壹個月,按照習慣稱為正月。農歷的十壹月和十二月分別稱為冬月和臘月,但冬月已經很少用了。表示氣候寒冷的成語“寒冬臘月”就是從此得來,字面意思即為十月、十壹月和十二月為壹年中最寒冷的月份。
農歷的壹個月的前十天按順序習慣上稱為初日,如正月的第二天稱為正月初二日;第十壹天至第二十天以及第三十天直接用天數,如正月的第十五天(元宵節)即稱為正月十五日。
第二十壹天至第二十九天按順序習慣上稱為廿日,亦有些通勝將之說成念日,如正月的第二十二天稱為正月廿二日或正月念二日。農歷的每個月份都有不同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