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和華北也將紙幣切割成銅幣和銀錠。清朝使用的紙幣有壹個杯口那麽大。黃色紙幣上印有“春臺寶藏”字樣,白色紙幣上印有“流浪亞洲”字樣。
在臺灣省的北部和南部,紙幣的樣式都差不多,只是顏色和名稱不太壹樣。比如臺灣省北部流行的“割金”,在臺灣省南部就不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方金”。
還有壹種紙幣,上面有仆人、美女、車馬、生活用具等等。這種冥幣並不是常見的貨幣形式,而是代表了實物本身,比如臺灣省流行的紙幣“更衣”和“馬葭”。
“更衣”或“經衣”是壹張紙錢,上面畫著衣服、褲子等生活用具,用來燒死人。“馬葭”是壹張紙幣,上面繪有盔甲、馬匹和追隨者。
因為佛教的盛行,有些人會把佛經和咒語印在紙上,燒給祖先和逝者,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得到壹種祝福,比如印著往昔咒語的“往生錢”。比較嚴肅的會用這種紙錢折成蓮花和紙船來象征超越的極樂世界之旅。也有人把它變成元寶,象征銀元寶,作為貨幣花使用。
古代的墓祭是用彩紙剪成長股的。掛在墓上叫掛錢,這是繼承了古代的習俗。現代也有不燒紙錢的墓紙,比如掃墓時壓在墳上的碎石和土塊,代表修墳的意思。壹般來說,墓紙有兩種風格,壹種是彩色的,叫“五色紙”,就是泉州風格。另壹種是純黃色,漳州人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