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存是河北陽原縣洞井鎮西巖頭村人。馮子存有很高的藝術天賦,同時從小受到家鄉民樂的熏陶:大哥會彈板胡和胡俟,曾經是鼓手;二哥會吹笛子。在哥哥們的影響下,馮子存也喜歡音樂,尤其喜愛笛子,於是向二哥學習吹奏竹笛。
11歲時,學會了吹笛子,開始為村裏的高蹺隊伴奏。因為生活困難,他十七歲跟著大哥到包頭謀生。他白天跟大哥學皮毛手藝,晚上和當地樂師聚在壹起,邊玩邊唱。馮子存被內蒙古高亢、粗獷的“爬山調”迷住了,於是他用笛子模仿它。
四年間,他不僅學會了內蒙古特有的“爬山調”,還學會了對他長笛藝術產生重要影響的“蒙古族民歌”和“二人臺”,特別是二人臺音樂中笛子特有的“滑、擦、擦、劈”等演奏技巧,形成了“唇、舌、指、氣、合”
創造性材料
馮子存的創作素材不僅有二人轉音樂,還有戲曲音樂和冀陜民間音樂。在二人轉音樂中,笛子的調式選擇主要是鼓音3、6、4、7。這四種指法在其他地方戲中除了鼓音6以外都是禁忌。
除了二人轉的傳統指法外,馮子存還廣泛使用5、1、2、6四種鼓音,以方便旋律的表現和感情的表達,又不失地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