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階段:壹戰後,英國經濟長期失衡,失業嚴重,凱恩斯認為這是經濟收縮造成的。因此,他強烈抨擊俄國復辟前的金本位制,認為這會導致通貨緊縮和國內外相對價格的失衡,從而使英國出口商品的價格過高,不利於競爭,而這正是英國經濟困難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主張政府采取貨幣管理政策,通過價格控制(通貨膨脹而不是通貨緊縮)來調節經濟。這時,凱恩斯已經開始有點偏離傳統經濟學的路線了。
第二階段:20世紀20年代的失業讓他覺得自由經濟沒有完全自我調節,自由放任不足以帶來經濟復興。面對長期失業,他主張增加公共項目支出,以增加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
第三階段: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歷史上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經濟危機爆發,經濟蕭條,失業嚴重。傳統的經濟理論已經不能解釋大蕭條時期的各種經濟現象,更不能為擺脫危機提供“有效”的對策。正是在這種狀態下,凱恩斯為了尋求擺脫危機的措施,致力於經濟理論的研究,並於1936年發表了《通論》,從根本上動搖了傳統經濟理論,引起了經濟理論的壹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