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後期萬歷年間,“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內容:“壹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壹鞭、十二鐧、十三鎬、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鈀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
自清代以來,十八般武藝主要有四種說法:
1、指“刀、槍、劍、戟、鎲、棍、叉、耙、鞭、鐧、錘、斧、鉤、鐮、扒、拐、弓箭、藤牌”。
2、與排列相同,唯後三件變為:代、抉、弓矢。
3、指“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棍、鉞、叉、鎲、鉤、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鐧、錘、棒、杵。這種列法,遠射兵器的弓矢和防禦武器的牌或藤牌消失,也是近代練武者不善習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4、指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流星錘等18種兵器。這也是為今天大多數人所接受的壹種排列方法。
擴展資料
“十八般武藝”是中國武術的壹個傳統術語,常見於中國古代的戲曲、小說中,指使用各種武術器械的功夫和技能。
十八般武藝的內容和形式十分豐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個時代武藝發展的面貌。現代人對“十八般武藝”的理解是泛指多種武器,或多種技能。
2011年5月23日,十八般武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1月,十八般武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百度百科-十八般武藝 (詞語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