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是人類最早開始狩獵和馴養的動物之壹。可以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從誕生之日起就與羊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最新的考古發現,距今約8000年前的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和距今約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都出現過陶羊。
“羊很美”、“羊魚很鮮”、“羊吃出營養”、“羊為善說話”...從中國漢字中也可以捕捉到很多關於羊與早期文化關系的信息。
神農,也就是顏地,地位比黃帝更高,影響更大(兩者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所以古人統稱為“炎黃”,而不是“黃巖”。炎帝是農業專家,也因此被稱為“神農”。炎帝作為壹個傳統的農業國,在中國古代更受尊敬。《帝世紀》記載“顏地神農,姓蔣,母女倆遊華陽,生於,也是他的地方”。司馬遷的《五帝實錄》對此也有記載。顏地母女懷孕的地方是在姜水的長陽(羊頭山),姜水屬於羌族。這裏的羌族部落把羊作為他們的圖騰,這表明顏地壹出生就與羊結緣,有著非常密切的血緣關系。
蚩尤本名姜,曾被和黃帝打敗,他的部落早期也以羊為圖騰。後來顏地部落沿黃河東移,把原始的羊崇拜習俗帶到了今天的豫魯等地。在這些地方出土的漢畫像石上,可以看到以羊頭羊角為圖案的人像。
伏羲屬於古代羌戎氏族,原始圖騰是“羊”。“Xi”壹詞包含“羊”,這也是“羊崇拜”現象的反映。後來伏羲所在的古羌戎將圖騰改為“虎”,形成了“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