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指的前身 叫做韘(音射) 《說文》曰“韘,射也”,說明此器為騎射之具。
古代射箭時戴在手上的扳指 用時套於拇指上,張弓時,將弓弦嵌入背面的深槽,以防勒傷拇指。
韘初見於商代,流行於戰國至西漢,但到後期原先的功用逐漸弱化,其演變為壹種裝飾品
——軍人的護具
扳指兒是冷兵器時代弓箭的輔助發射用具,在拉弓放箭時,用以保護手指免受傷害。
扳指兒最初是用去毛的熟皮子制成,系在右手大拇指上,用於鉤弦開弓。
隨著工具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認識的提升,簡單的手指護具發展成了今日中華民族的知名藝術珍品——扳指兒。
今人對它最直觀的了解,便是古裝影視劇中男子套於右手大拇指上的筒狀飾物。
扳指兒雖與滿族淵源深厚,卻並非滿人的專利。
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商周就已經出現了相當於後世所稱“扳指”的用品。
傳統的漢族扳指兒與滿族、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區別:漢族扳指兒從側面觀是梯形,即壹邊高壹邊低,而蒙古族、滿族的扳指兒壹般為圓柱體。
扳指兒在滿語中稱為“憨得憨”,至清軍入關前,滿族人通用鹿骨扳指兒,呈黃色,年久變為淺褐色,以“有眼”者為貴。
——男人的首飾
扳指兒這種飾物,最終沒能再傳下去,壹個重要原因是它不方便。
想來常在拇指上套著壹個大玉環,對做事的人來說總是個累贅;再者,朝代沿革,歷史變遷,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男子不再尚武、習武,更器重文明和智慧。
於是,扳指兒便以男人首飾的姿態持續了百年之久。
這或許也是它四重身份中,最廣為人知的壹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