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制造鹽:
古人分兩個階段制鹽:
壹是直接食用原鹽(無提純工藝期)。這個時期的人都活不長,因為粗鹽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質,人吃多了,吃久了,就會出現掉牙等現象。當時還沒有牙齒鑲嵌、牙種植等現有技術。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牙齒基本就是等死。
2.粗鹽的提煉(粗提純)。古人用鹽田蒸發獲得原鹽或從礦中開采出礦鹽後,並不立即投入消費,而是在獲得原鹽後,經過註水溶解、過濾、蒸煮三個步驟。過濾蒸煮後得到的鹽和現在的食用鹽差別不大,只是因為加工工藝沒有現在精細,可能當時的鹽不是很白(有少量雜質)。
至於個人如何在野外提純原鹽,在野外獲取原鹽的方法和古人基本相同。
具體步驟:
1.將粗鹽用水融化備用,準備壹個礦泉水瓶,去掉底部備用,準備少量細沙、粗沙、活性炭(實地找不到可以自己燒,燒半透後用木頭熏蒸即可),碾碎備用,壹小塊布、橡皮筋或細繩備用;
2.用布蓋住瓶口,用橡皮筋紮緊,填充細沙(占水瓶的五分之壹),然後填充活性炭(占水瓶的五分之壹),最後填充粗沙(占五分之二)。至此,簡單的過濾器就完成了。
3.將通過過濾器獲得的鹽水倒入鍋中並煮沸。水燒幹後,就得到可以用的鹽。
原理:碳吸附、蒸發和結晶
(供收養)